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父母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已做妈 营燕有一天突然发现,孩子大了,过去习惯的跟孩子说话的口气,孩子总好象有些反感,有时候还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营燕觉得有些不解,她也知道,孩子渐渐大了,跟孩子说话就不能跟小时候一样了,要学习跟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那么,亲子沟通有什么样的模式和技巧呢?
每一位家长都是由孩子成长而来,他们也在自己父母的教养方式下长大,潜移默化中沿袭了父母的教养习惯。尽管有的家长在小的时候或者未成为家长之前也曾质疑自己父母的教养方式。但一旦自己也成了家长,就不自觉地走父母的老路。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遇到许多具体的困难,他们现在已经无法敏锐地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不知道怎么应付这么多的家务,不知道怎么哄孩子听话不去闯祸,有时他们不得不承认当他们自己教育孩子时是多么一 莫展。
如果家长对自己与孩子“拙劣的沟通”不满,那不完全是家长的错。父母成长的家庭,父母的父母同样对他们负有责任。但时至今日,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责任也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从这一代开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亲子沟通。家庭的温馨和亲子良好的沟通,必能取得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有“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美誉的美国 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尔女士提出健康的沟通模式是:自由的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及如何听;自由的说出你所感和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自由感觉你所感觉的,来代替应该感觉到的;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自由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让对方选择安全妥当的路,而不敢摇晃一下自己的船。这个模式的核心是畅所欲言、积极沟通,这是良好模式的基本要求。对于存在沟通问题的家庭需要一些 加具体的沟通原则与技巧来指导和改善家庭沟通状况。
一.改善亲子沟通的方法
(1)少批评,多鼓励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成人指导,以了解哪些是好行为,亦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父母,往往是当看到子女的坏行为时才出声指正,对好的行为则似乎是“视若无睹”。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面对所遇的问题显得比同龄的孩子 加手足无措,在外人看来显得怪癖笨拙,这也进一步误导了孩子的自我意识,使孩子在人们的目光与评价中形成“不中用”的“镜中自我”概念。如果无法在家庭以外的环境中获得改善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其实父母的赞赏,可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及肯定自我价值。尤其对于非交互——疏离——沉闷/失调/独裁这三类模式的家庭,这种由衷的赞美无疑是一剂良药。
作为父母,理应对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的鼓励和欣赏。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好话,何况孩子。“好话”不仅可以激励孩子再接再励,而且能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在每个孩子身上,不是没有亮点和优点,而是我们父母缺少发现,有的发现了也吝惜表扬、奖励和欣赏。如果孩子有了点滴进步,考试成绩那怕只提高一分,做父母的及时赞美鼓励,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使孩子得到快乐与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其进取向上之心。很多家长偏重于采用物质的奖励,其实,精神的鼓励比起物质对孩子成长 为重要。当然赞美也得掌握时机和分寸,针对孩子的优点,既要实事求是,也 言过其实。
A赞美孩子具体的行为
小王(女,6岁,上幼儿园中班)的妈妈就经常这样赞美小王 ,使小王 能够逐渐自觉地改变一些坏习惯。“今天你吃饭吃得真干净,妈妈真高兴!”,“早上你没有再叫奶奶背你去上幼儿园,说到做到真是好孩子”,“今天妈妈才催了一次你就自己起床了,有了不小的进步!”,“你这么懂事,妈妈好喜欢你!”这种具体的夸奖比只说些“你真乖”、“你真漂亮”、“我的心肝宝贝”要有意义的多。
B及时表扬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好的做法,做父母的就应及时称赞,这既是亲子互动的润滑剂,又是家庭和谐的原动力, 是孩子自我成长和自我肯定的强“心”剂。
C真诚
把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喜悦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对孩子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过分夸张,不切实际地赞美是没有必要的。通过夸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亲子之情,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不管当他进步还是犯了错误时,父母 爱着他。父母给他真诚的赞美,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孩子一旦遭受挫折,便会从中获得力量,重新再站起来,后来居上。
(2)小心聆听,积极响应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只说不听,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逆反,造成关系的破坏。一位美国女诗人记录的一个母亲的日常对话,从中可以发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倾听是多么的少,她时刻爱护着子女,却显得喋喋不休,不懂倾听。聆听的意思是专心去听,不单明了孩子说话表面的意思,也探索了解孩子说话背后所传出的讯息,而作出全面的响应。若父母亲太忙时,也可以先响应一下孩子的感受及协议详细倾谈时间。
例如 :女儿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告诉母亲,下星期学校去旅行。母亲的响应 :“哦,看来你好像很高兴,妈妈现在很忙,吃完饭后和你聊聊下星期学校去旅行要预备什么,现在先帮妈妈收拾桌面,预备开饭好吗?”
(3)多响应孩子的感受,少理性的分析和批判
一些在成人看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心目中却是一件大事,故父母现宜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所遇到的问题,响应他的感受。
(4)亲子齐定合理的期望
父母惯常以命令式去要求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其实父母可多表达自己对子女的感受、期望,也让子女表达他的想法、感受及期望,然后协议一些合理而可行的准则, 重要是子女愿意接受的。
(5)注意对困难孩子的支持和帮助
不少的孩子从小就被养成一种懒惰的性格,他们什么都想好,但有怕去作艰苦的努力,结果当然不能如愿,很难达到自己期望的定点;现代孩子心理素质比较差,尤其是缺乏承受能力,意志薄弱,缺乏韧性,在他们经过努力而不能达到目标,或者因为主客观的原因出现困难或遭遇挫折,他们就会灰心丧气。许多孩子都表现出这一特性: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的 策略就选择了逃避。或者上网,或者打游戏机,都是一种逃避行为。不学习,不是他们本意,他们上了网,打了游戏之后,自己也会非常后悔。可当他们拿起书本准备学习的时候,又觉得困难重重,或者觉得别的同学都走到自己的前面去了,自己也就没有信心了,于是无奈,便又去上网和打游戏机了,逃不了也只好自暴自弃了。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呢? 主要的是要去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困难和处境的前提下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孩子。要设身处地,当你遭受了失败和挫折,如被扣奖金,被老板炒了鱿鱼等等,你是需要亲人的指责、漫骂、讽刺、挖苦呢?还是 需要朋友的陪伴、宣泄、鼓励和支持呢!自然是显而易见。
古人云:“人穷则返本”。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间 需要父母的鼓励,支持和有效的帮助。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起的相反作用,因为他们只知道说教,重来复去,说那些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听厌了的“大道理”。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应该去学点心理学,去研究自己的孩子(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去研究给他们什么样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一味责备批评无异于落井下石。
(6)对有心理障碍孩子的救助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一旦发现,要及时给予巨大心理支持,亲情之爱。同时在心理 的指导和帮助下,给予孩子有效的救治。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很多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困难和痛苦,当成正常孩子一样,没完没了的提要求,乱批评,不仅帮不了孩子,反而加重孩子的困难。好心办坏事。以儿童多动症为例谈谈方面父母如何对待的问题。
近的家庭问卷调查也证实,多动症儿童家庭中,父母对待子女不亲切,态度粗暴居多,对孩子的多动尤是粗暴苛求,孩子长期处于情感和注意的紧张状态,孩子长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不仅多动克服不了,还会导致其他行为问题。
国内一项儿童多动症的调查表明,多动症儿童知识学习成功动机较弱。具体表现在多动症儿童学习不认真,自觉性差,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竞争意识及自制力差,这可能是造成 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证实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率为55.6%,较一般学生的28.6%高,可能就是与多动症注意障碍致学习困难,以及上述的知识学习成功动机较弱有关。国外的调查也证明,多动症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较正常儿童低。
鉴于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状态,家长和老师都要改变对这些孩子的态度,改变对他们的教育方法。除了根据医生的要求服药,加强营养和相关的脑功能训练,以及对孩子的注意力训练和行为控制能力训练的有关措施外, 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给多动症孩子 多的爱和心理支持
多动症孩子注意集中困难,多动控制不力,家长和老师总是会持反对、苛求的态度,给孩子的总是批评、责难,甚至羞辱。在父母和老师的心目中,他们就是坏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对孩子的症状和学习困难的结果,父母和老师都深恶痛 ,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慨,家长和老师都会因此而减少对孩子的爱和支持,由于缺少爱和心理支持,孩子的学习成功动机和信心 差,常常导致恶性循环,困难越来越大。
父母和老师因该完全改变态度,给孩子 多的爱,真诚的爱,科学的爱,孩子的困难越大,越要去关心他们,爱他们,始终给孩子一种感觉:父母和老师是我 的朋友,他们 爱我,尤其在我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真诚的帮助我,支持我 ……亲爱的家长,你能这样做吗?尤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滑到了 后一名的时候,你会 爱他而不责难他吗?!
第二.充分的理解,充分的宽松
多动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是正常的,不要以为孩子管不住自己是故意的或者就说明孩子呆,不晓得好歹,其实不是,孩子也知道自己的缺陷,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为多动而控制不住,十分苦恼,十分着急。孩子完全知道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想学好又缺乏自信,想控制多动,改善多动缺陷,又无能为力。事实上家长和老师越是要求他们控制多动症状,越是增加他们的紧张,结果越是多动的厉害。家长和老师若是长期施予苛责的态度,孩子会越来越自责、自卑、自暴自弃、失去信心,甚至代之以违拗、反抗,不仅不能控制多动症状,反而会发展为品行问题,或者其他问题。
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状态,不是帮助孩子去责备自己,不断要求自己克服多动,而是要宽容孩子的多动症状,劝导孩子一道接受自己多动症的现实。从承认到忽视到宽容,甚至到喜爱自己的多动症状,使自己的心理上承认多动症,并与之协调一致。从而避免自我心理矛盾,使多动症失去一个 主要的强化因素。
家长和老师应该设法减少孩子多动症带来的不尽烦恼,忽视、宽容孩子学习成绩差的现实,不是努力督促孩子去学习,去完成作业,而是设法让孩子宽松,让孩子开心,让孩子保持在一个心理愉悦的状态。家长和老师应该牢牢记住,宽松愉悦的状态 有利孩子克服多动症。
第三.致力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近期的研究证明多动症儿童有注意狭窄的表现。他们对有兴趣的食物可达到全神贯注的程度,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应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设法转移其兴趣到学习上来。这也使儿童多动症教育训练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是单纯的教育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和克服多动,而是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多表扬多鼓励,尤其是学习上多提问题,不能批评, 不能苛责,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坚持表扬和鼓励,要努力改革学习方法,趣化学习内容,把学习和有趣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把学习和孩子 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使孩子在学习上逐渐产生出兴趣来。
第四.给孩子全方位的帮助
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不是命令式的,强制的,而是能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帮助是真诚的,善意的。许多时候,许多项目要征得孩子的同意。教育训练完全是一种协作性行为,有些训练是一种默契,有些训练需要文字的契约、规范,包括奖惩条例等,都需要和孩子充分协商,取得共识,共同严格执行。
二.具体的技巧
当两个人进行沟通时,对话有所交集的部分,才构成真正的“沟通”。如果一个家庭经济小康、成员完整,却无法建立健康的沟通模式,成员间彼此收听不到“内心的声音”,那么家庭的功能也将因“鸡飞狗跳”的气氛而大打折扣。有鉴于家庭沟通模式对于子女成长的影响,分析师、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接触时,若能敏感地觉察其家庭沟通中的误区,协助家庭成员进行自我评估,不管是失职的父母或子女偏差行为等情况如何交错难解,都将 有能力切中问题关键,予以协助辅导。
身为父母亲都希望孩子听话,否则就无法有效教导他们。当然,让孩子听话只是重点的一部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沟通模式才有积极的意义。如果能建立亲子间的良好沟通,父母不仅可以教导孩子,也可鼓励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下综合心理咨询技巧、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沟通理论为家庭提供八个具体的技巧作为参考:
(1)先让孩子说完
要想孩子听你所说的,就必须先让他们觉得你也在听他们的。如果小孩子觉得受到父母的接纳,他就 能接纳父母的意见及想法。所以要得到孩子的注意, 步就是要先注意他、倾听孩子心里的话。这个观念 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并接纳他所说的话,而不用下命令或哄骗的方式。
例如:当孩子说:“我今天在学校被处罚了!”你可以不用先责备地说:“你是不是又做了什么坏事?”我们可以先收起“愤怒”,了解一下孩子究竟想说什么,也许孩子正受了什么委屈也不一定。
(2)说“我”而不谈“你”
想要孩子改变,就不能让孩子觉得他们自己受到指责,否则将引发孩子的防卫。根据研究显示, 的方式就是:父母以叙述自己的感觉与希望代替命令与指责。如果父母能简单向孩子陈述问题在哪里,相信孩子会主动提出解决的方法。譬如:当孩子讲了很久的电话时,以“我正在等一通重要的电话”来代替“你讲那么久的电话做什么”,相信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
(3)说出你真正的意思,并为所说负责
不能实现的诺言和威胁会降低孩子对你的信任。很多父母在生气时会冲口而出一些“你不要再回来好了”、“你敢继续说的话我就打死你”等等具有杀伤力的话,往往亲子间的感情也因此瓦解,因此父母们切记:请以客观、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4)把话说的越清楚越好
帮助孩子遵行你的话, 先注意:你是否已尽量把话说得清楚、被了解?例如,当小石(男,小学五年级,独子)的妈妈说:“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才能出去玩。” 小石听了急忙跑回房间收拾,也许在他的想法里,他已经做好了,但是当妈妈来看时,以妈 标准看来,小石一点都没有整理。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妈妈一开始时可以先说清楚所期望小石做到的是——衣服折到衣柜中、被子叠好、地板扫干净…… “把话说清楚”是说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你的意思,我们可以依照孩子的习惯以说或写等等方式传达讯息,并确认孩子是否完全了解。
(5)使用正面的句子
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多了,因此父母们可以多用正面的叙述句取代否定句,例如: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希望孩子能念点书时,不妨以“该去做功课了!”取代“不要再看电视了”,这样的方式也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面对矛盾的信息时,年纪较小的孩子一般不会看成年人的脸色行事,这与成年人与较大的孩子有所不同。小孩子 喜欢相信大人说出来的话语,相信语言传达给他们的讯息含义是真实的。在小孩子的眼里,非语言传播的含义比语言传播的含义 要模糊些, 难以判断一些。自然,孩子便会选择自己比较明白的语言讯息了。所以家长多用语言行为尤其是正面的语句 能帮助孩子理解用意、获得正面的自我意识。
(6)长话短说,不要长篇大论
有些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 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架同时开放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声音,根本没有听众和反馈;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方(往往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往往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这时家长千万要明白,是您的唠叨使孩子在拒 您说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话。父母想说的话很长、要叮咛的事很多,但请抓住重点,避免漫谈与说教,否则孩子会视与父母说话为畏途。
(7)适当的语气与声调
希望孩子注意听,不仅要留心你所说的话, 要注意你的表达。合适的声调是指有重点、温暖、支持并有强弱之分。当然,强烈急迫的声调在管教上有其意义,但是 是在情况真的需要时,才能让孩子有所警惕,否则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的语调,就会逐渐失去敏察与聆听他人语意的能力了。
(8)有一段轻松的时间
有些家庭里,孩子早就假装听不见父母的话,因此,父母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以改善这种情形。有许多父母把自己的角色局限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如果你习惯以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互动,他们将变得畏 畏尾。亲子间共同拥有一段比较轻松的相处时光可以缓和亲子僵局,并为良好的亲子沟通奠定基础。
轻松的时段可以是眼神交流、简单的拥抱或从事共同的休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显示:拥抱是发展健康关系中 快的一种方式,但大多数家庭却视身体接触为畏途,其实温暖的环境是增进沟通的 方法。
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也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体会父母辛劳,您就像是孩子的大朋友,可以跟他一块儿分享、讨论并且玩在一起。如果您将身份界定在“我是你的父母,你就该听我的”,可能您和您的孩子就无法拥有良性的沟通了。
总之,子女的年龄越小受家庭的影响越大,父母的气质、生理、职业状况影响着家庭沟通模式尤其是亲子沟通模式。子女成长受家庭沟通模式重要影响,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因素时人会觉得内疚无力,归因于外界的因素时会觉得气愤并显示出对因素来源的敌意,这样归因以后势必导致父母的内疚无力和子女的气愤敌意。因此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必要审视自己的家庭,对家庭进行重新的认识,民主地讨论家庭沟通问题,家庭只剩下互爱、同情、理解以及成员间的友谊,在这种结合中形成相互间地爱护,夫妻以及亲子之间地亲密关系,使其成员在其间幸福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