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至今仍是人世间 动人心弦, 令人迷茫惶惑的千古难解之谜。在许多自认为沉浸在爱情的人们中,不少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也不一定懂得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才 能有助于在婚姻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和丰富的欢愉与美满。本文主要从爱情内涵的分析,不断认识人类爱情的本质,从而对追求爱情的人们提供科学的指导。
什么是人类爱情
1.爱情是什么
爱情(Love)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性吸引或倾慕;爱情是包含于亲密关系中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结合体,而 含有认知(理性)的成分和情感的成分;爱情还是一个涉及婚姻及婚外恋关系的社会学话题。
爱情,一对相爱的异性心身渴求联为一体的愿望,不只是一种异性间极为强烈相互倾慕亲近的心理体验和使人愉快的内心迷乱, 是一种强烈持久的人格需要和角色需要的互补,即双方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道德、确定的义务与责任、事业、理想和信念上的全方位的结合、互补与和谐相处。体现男女之爱的结合可以有多种完成方式,肉体的性结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心灵与事业上的结合的内容则 丰富,境界也 崇高,爱情不能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示出自身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生动活泼与充实 ,不仅是身体的而 是心灵的,是两个人完完全全的融合。
爱情在于以两性互爱为前提。对相爱的双方而言,应是相互的奉献,同时也是相互都获得。爱情,既有热忱主动无私的给予,也同样应有能感受、表达和获取爱的能力。只有能爱人的人才会被爱。也只有在爱的抚育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人才能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爱。这种两性的互爱即可称其为恋爱。
爱情并不只是一种相互倾慕、容纳和亲近的感情, 是“责任、关心、照顾、理解”的能力,是主动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能力。爱情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爱是将对方的需要和成长,看得和自己的需要和成长一样重要的心理需要和能力。这种关怀对方的能力,就需要通过相互 限度的积极的情感和信息沟通,以及专注地听取和积极地响应,以摆脱人与外界的疏离与孤独,获得彼此的承认、嘉许和同一。正是这种相爱的能力使互爱者建立起至为密切的“亲密关系”,彼此成为知己。
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成熟的人,他能够正确地表露和接受爱与温柔煦和的感情,能够激励相爱的双方去充分发挥自身心灵中沉睡着的潜能,爱情之火会激发出高度的智慧和旺盛的创造热情,从而使他们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 大贡献,造福人类。
一般书上对爱情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爱情是在人类生命繁殖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彼此相互倾慕又渴望结合的综合性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可以 明确简洁的理解为:人类的性爱和情爱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不断发展、提升而构成为人类爱情。人类的爱情内涵深刻,意境博远。没有经历爱情的人无法体验爱情的真蒂,而陷入爱情的人又往往是“当事者迷”,对自己和对方的爱情以及对社会文化状态并不完全真正了解。
有人建议以亚当夏娃的故事来理解爱情。上帝造就了亚当,在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让他们在伊甸园恋爱。看上去是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还是一个人。爱情就是这样的,把原本是一个人的两个人再结合成一个人的过程。但是否是真正的爱情,还必须具备人类爱情相应的特征。
2、人类爱情的特征
人类爱情是在生命繁殖的本能和性吸引的基础上,产生于互为性爱对象的特定男女之间彼此互相倾慕,又渴望结合的综合性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人类爱情的特征包括:
(1)互为性爱对象
在性吸引的基础上,互为性爱对象的 选择,表现为性意向、性行为和性感受的一致,互为忠贞不二,挚笃专一,生理的吸引和相互的性爱,使双方肉体上的刺激和不同层次的欲望得到全面满足。
(2)互为情爱对象
心理相融,思想感情一致,互把对方看得 ,爱屋及乌,互把对象融进自己的心理层面,占据整个心灵,铭刻在心,感到自己是对方,对方是自己,互为对方的知己,心心相印。爱情中的情爱,可以包含朋友的友情,男女之间的恋情,亲人之间的亲情等等。互为叠加的情感越多越深,爱情也就越丰满。尤其是亲情和爱情的叠加, 是建立 美满爱情的必需条件。
(3)性爱和情爱的结合
真正的爱情就是性爱和情爱的结合,肉欲的满足和精神追求的统一。唯性欲论只强调肉体欲望的满足。唯精神论则强调心理需求的满足,该理论认为爱情是情感上的依恋,心灵上的共鸣,精神上的享受,谓之“精神恋爱”。
(4)性爱和情爱的互动和发展
真正的爱情不仅是相爱双方性爱和情爱的结合,而且是一种互动,即性爱促进感情的发展,感情又促进性爱的提升,互相促进,持续提升,让爱情不断发展。
人们常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后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是错的,否定了爱情的发展性。
(5)爱情是激情体验,也是理智的心理活动;在感性和理性的互动中发展
爱情是感情体验和理智认识的统一。爱情体现为美好而又复杂的情感,产生的是兴奋、愉悦、眷恋、倾慕、焦灼、激动、痴狂之情,以及美感和道德感、责任感。然而,爱情又蕴含着理智的活动和意志的调节,反映出人的思想水平、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表现在恋爱双方的认识、了解和对恋爱活动的意识支配之中。爱情不是单一的感情上的冲动,必须有理性的调节,并在感性和理性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爱情中的情感体验是美妙 伦的,至高无上的,许多时候也是理性不能驾驭的。
3、人类爱情的心理特点
爱情的发展经过四个阶段:相识、相慕、热恋、相爱。相识,就是相互接触、交流、试探。经过相互认识,了解到对方的外貌品行、性格脾气,逐渐有了感觉;相互对对方有好的感觉,好的评价,于是相互羡慕;有了好感,发展了友情,逐渐有了爱慕,就会进入热恋。热恋,就是理智退守一边,感情主宰一切的时期,男女双方如醉如痴;达到真正的相爱,往往是痛苦中伴随着欢乐,双方都体验到爱情的价值。可以说相识、相慕是有冷而无热,相恋是有热而无冷,相爱则是冷与热、理智与感情的融合。真正的爱情必须经过相爱才会成熟。相识、相慕与热恋只是相爱的前奏,只是它的准备。真正的爱情,只能诞生在相爱阶段上。即使是“一见钟情”,双方再经历这样的过程,而能保持 “一见钟情”之感,持续保持热恋状态,真正而持久相爱,才是真爱。
人在爱情中双方的心理特点:
(1)思想感情一致
双方有着共同的理想、人生观和志趣。人类的爱情是在性爱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在个人人生观指导下,在青春期随着性心理的发展而逐步形成,这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2)心理相容
是双方特性 协调的结合,心理相容就能体验到快乐、幸福与美好,否则会感到痛苦、惆怅。男女恋爱的结果是结婚、发生性关系。共享爱情的甜蜜。
(3)性意识的协调
双方性意识的协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爱情。真正相爱者性意识 协调。
(4)忠贞
爱情是纯真的,应该是挚笃专一,忠贞不二。爱情的忠贞与把爱人看成私有的附属品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5)自尊、尊重
爱情是双方互敬的,自尊自爱与互敬互爱相辅相成,缺一 。
(6)热恋中的心理 常状态
由于爱情的强烈体验,可使投入者的心理出现了不同于平常的特点。
晕轮效应。像“情人眼里出西施”,此时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如只看到对方优点,夸大双方相似性,爱屋及乌等。
去个性化效应。爱上对方,会为其强大“磁力”所吸引,使自己失去个性,变得百依百顺。
振奋——净化效应。爱情给人以力量,使人奋发向前。
铭刻效应。
恋人的形象通过价值体系的层层“审查”进入内心深处,会占据整个心灵,打动人,使人铭刻在心。
排他与嫉妒
只渴望对方把爱投给自己。
⑥爱的逆转化现象
恋爱不成,反目成仇。甚至是爱有多深,恨有多狠。
4.人类爱情的多元性
从人类的重演进化的分析,证明性与摄取排放和机体的其它需要都是密切相关的,即使我们从通常人们所认知的性、生殖的概念去理解性,至少也有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不同,人类还特有脑性爱、心性爱的不同,生理、心理的不同,意识、潜意识的不同等等.而作为广义的性的概念就 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众所周知,正是弗洛伊德 次提出了性多元化特点的"泛性论"一说.,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在参与性活动,其实在性活动中,全身各系统各个器官的参与也是众所周知的.
人类的性爱可以单独存在,两人可以保持久远的性交往关系,得到性或性爱的满足,但称之不上人类的爱情,即除了性吸引、性爱之外,还必须有情感.人类的情爱是比性爱 复杂,进化水平 高,而且非常鲜明的是跟人脑的进化、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基于生理又明显 越生理,而主要是心理或精神,甚至是心灵层面的一种体验.
爱情中的情爱:是友情、恋情和亲情.友情发展可以升华为亲情或恋情,青梅竹马,同学.同事,尤其是"办公室恋情",旅途相恋等等,均有友情发展升华的过程.事实上爱情中的情爱, 主要又是恋情和亲情,而且这两情交织,缠绵,相互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爱情的方方面面.
人类爱情内涵分析
1.人类爱情内涵概观
为了对人类爱情包含着的方方面面,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清晰概念,汇集归纳为以下”人类爱情内涵分析示意图”.
细胞水平 单细胞动物,精子和卵子
皮肤.粘膜
口(鼻)腔
肛门,尿道
原性爱 器官水平 性器官(阴茎,阴道)
原 (性吸引) 性敏感器官(乳房,耳垂…)
感觉器官(视听嗅味…)
身体的吸引(全身体的参与)
性 整体水平 心理的渴求(接近,亲热)
心灵的相融
之 梦遗::梦中交媾达到高潮射精(射液)
脑性爱 意遗::性幻想,白日梦(想象与异性交媾射精)
网遗::网上交媾达高潮而射精(射液)
爱 性快感(性心理满足感)
心性爱 性爱美感:外美.内秀引发的欢愉心理体验
人 心灵融合感::灵肉结合,欲神欲仙的 越感
上辈血缘恋情::恋父.恋母情结
同辈血缘恋情:兄妹恋,姐弟恋,表(堂)姊妹恋
恋 血缘恋情 下辈血缘恋情:父女恋,母子恋
远辈血缘恋情:三代以上血亲(族内婚)
类 情 婚内恋情
非血缘恋情 婚外恋情
之 闪恋、乱恋:一夜情、乱性
同性恋
爱 异向恋:自恋,双性恋,恋老.恋童,恋兽,恋物…
异化恋情 异行恋:受、施痛恋,摩擦恋,手淫,口淫,肛交…
爱 异量恋:性高潮缺乏,性冷淡,性欲高亢…
上辈亲情:子亲(子母,女父亲情)
血缘亲情 同辈亲情:同胞(兄妹,姐弟亲情)
亲 下辈亲情:亲子(父女,母子亲情)
情 血缘间亲情 孩子出生后,夫妻之间的亲情
情 之 友情深化
爱 非血缘亲情 爱情延伸
亲情替代
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
种群之情 同一个家族
友 同一个职业群体、同学等
情 老乡
之 地域之情 街坊
爱 邻居
同一个文化
理性之情 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
相似的其他社会条件
爱情内涵分析示意图
2.原性之爱
与性相关的爱由生理性爱,脑性爱和心性爱组成,源于动物的性吸引,人类同样有细胞水平(精子,卵子),器官水平(皮肤粘膜,口鼻腔,肛门尿道,性器官.性敏感器官和其他与性相关的感觉器官),整体水平(两性身心的全面结合)的生理性吸引和性爱.有性心理层面的人类所特有的脑性爱、心性爱。
尽管生理性爱不同层面的单一性行为,都能达到性爱的体验或满足;例如:口交,肛交,尿道刺激.性器官的有效刺激,甚至是对性敏感器官的适宜刺激乃至感觉器官接受的与性相关的信息,也都能产生性爱或性欲求不同层次的愉悦感,满足感.脑性爱的任何一种形式 然.
生理性爱的 境界,应该出现于性器官性欲的霸权地位形成后,由各感觉器官,各性敏感器官,口鼻腔,肛门,尿道的原始”欲望”,以及两个个体的全面结合,共同参与有效协同了性器官性欲的表达,从而体现 的人类生理性爱.
在 的人类生理性爱的基础上,又有脑性爱和心性爱的全面满足,则是人类原性之爱的 层次,身心欲求的 满足.
3.恋情之爱
即恋情,人们常认为恋情应与性爱有关, 否认长期的性爱缠绵,自然就产生了感情,相互依恋之情;然而也有长期保持性关系,而确实谈不上什么感情,只有性(爱)吸引,而无强力的感情纽带。也有注重于精神上情感上的依恋,而没有或很不注重性爱交流的所谓精神恋爱。所以可以说,恋情与性爱既相关:中国人旧时的婚姻就是先结婚(性爱)后恋(情)爱;也不相关:有情爱而无(或淡漠)性爱
恋情也可以在亲情的基础上产生或派生.儿子恋母是基于母子亲情的过于浓重,女儿恋父,自然在有强烈父爱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兄妹,姐弟相依为命,亲情浓烈,依恋之情自生,于是形成了兄妹恋情,姐弟恋情.
恋情亦可以由友情而升华,青梅竹马,同学,同事而成恋人者,大多先成为朋友,友谊发展了,深化了,很自然产生恋情,而成为情人或夫妻.
友情深化发展,升华为恋情,有时也呈现出一些异化现象,如与同性的友情,与老,与童,与兽,与物或与自己等友情升华的恋情,会出现相应的异化,或者有异常行为的学习,或有相似的环境或刺激因素的影响,会有行为或性欲强弱上的变化,当然表中所列异化诸情况,并不一定达到性变态的程度,此处主要是指在健康范围内的变异.
4.亲情之爱
一般讲亲情应该是指有血缘关系的情感,因为婚恋关系中有一种特别的亲情,我们称其为"亲情替代",在夫妻有了孩子以后,形成另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我们称其为"血缘间亲情";人们也常认为非血缘关系下也可以培养出亲情,如寄(抱)养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亲情情感等,特设了一项非血缘亲情,可以是友情的深化发展,也可以是爱情的延伸等.
亲情之爱中对婚恋影响 的是血缘亲情,如母子亲情,姐弟亲情,父女亲情等,加上相应的血缘恋情,就会形成对婚恋有直接影响的相关的情感类型和相应的"亲情替代"的心理需求.
例如母子亲情浓重,使子易产生恋母情感,培育了子代的儿子型情感类型,使儿子在婚恋匹配中不仅需要母亲型女友,而且需要从女友哪儿得到尽量完满的生母之爱的亲情替代.
5.友情之爱
由于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尤其是同乡、同学、同事,又有共同的价值观、理想目标一致、兴趣爱好相投, 容易做上朋友,产生友谊,并不断发展,升华,深化而带有恋情或亲情性质。或者发展为爱情关系,或者终生朋友,酷似亲人。
6.友情.恋情.亲情之相关
友情可以发展升华为恋情或亲情,恋情和亲情可以互为基础,也可以相互促进,还可以交叉、渗透,.在婚恋中发挥着各自的,相互作用的,复杂,交错的影响.
三情共同构成爱情中之情爱, 有性爱、情爱的良好互动,相互协调,不断提升爱情感受和体验.这才是我们说的人类爱情的内涵.
也可以说人类爱情是原性之爱与恋情之爱和亲情之爱的完满而有机的结合.通常人们习惯于把爱情中的情爱专指恋情之爱.所以简化为把爱情的完满形式理解为:爱情+亲情的模式,或者是"性爱+情爱(友情、恋情之爱)+亲情(之爱)"的模式.
对人类爱情实质的理解
做过长时间的婚姻咨询的人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真正的较真起来,“亲情总是大于爱情”,尤其是在协调婆媳关系的时候,运用这个原则还是挺管用的,在婆婆和媳妇都掉进水里的时候,应该说儿子都会先去救母亲。现实婚恋中有些人爱得死去活来,因遭父母反对,甚至决然与父母断 亲子关系。但是一定时间过去后,他们仍然会主动去关心父母,恢复亲子往来。亲情和爱情应该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笔者在研究了人类婚史,在总结自己近三十年的婚恋咨询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爱情的 完满的模式:性爱+情爱+亲情之爱。性爱+情爱容易理解,如何还要加上亲情之爱。人类婚史有一段历史时期通行血亲婚,王室内通婚,时至今日还有“表姊妹结婚,亲上加亲”的说法。在恋爱咨询和婚姻分析过程中,亲情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爱情。甚至影响人一生的爱情生活。
我们在《一见钟情》一文中,对导致一见钟情的“爱之图”进行初步研究,亲情的重现是一见钟情的基础,爱之图一般都是亲情 浓的亲人之图,现实中与爱之图模合的人就是当年亲人的替身,“亲人”(替身)的重现,意味着亲情的重现,这种重现的亲情叠加在性爱和情爱上面,就是 的爱情组合。
在人类爱情中的亲情,由于人类有乱伦禁忌,众所周知的婚姻法中又都有明确规定:三代血亲之内不得结婚。人类儿童有充分的时间足以建立其防止乱伦的屏障,以及其他抑制机制,得到血亲 通奸的道德印象,在成年后性对象选择中,便排除其所爱恋的亲人。但若遇到跟乱伦无关的但又酷似亲人的性对象,不能乱伦的道德(文化)屏障失效,从而实现爱情与亲情的叠加组合,两情的满足,又有性爱高潮的参与,爱情的体验无与 。
事实上,每个人在幼稚的年龄都有过亲人所给予的 安全 幸福 快乐的体验,深深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之中,这种体验重现,又同时体验性爱和情爱带来的巨大快乐,享受 完满的爱情感受。
可以说有爱之图的一见钟情,其实就是爱情+“亲情”的婚恋模式,只是它不是近亲,避免了遗传的缺陷,而又是“近亲”,因为对象还是“亲人”,是自己真正亲人的替身。这位类似自己 亲的亲人的替身,无疑会让自己回归那美好的幼年受到亲人的疼爱、呵护,自己有充分的安全、满足和愉悦感,而同时跟现时的恋人在一起,又有了性愉悦的参与,那感觉真是又亲又爱,幼年的体验和现时的感受叠加在一起,实现了“性爱+情爱+亲情”,这一爱情 丰满的模式。
情爱的丰满是人类爱情的显著标志,人类性爱加上友情、恋情和亲情之爱,就是人类真正的爱情,这其中,强调情感类型的配合就是想在婚恋的匹配中找回 多的亲情,找回来的亲情越多越浓,这爱情就越真越浓,越牢固。
许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科学择偶,除了尊重我们的文化、传统、生理、心理方方面面的“门当户对”的 优匹配之外, 当其冲的是努力寻找“爱之图”,我们真正的另一半——互为“爱之图”的一对。互为爱之图的匹配模式是婚恋的 匹配模式。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寻找“爱之图”的婚介模式,由南京爱之图婚姻咨询中心和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南京几家婚姻介绍机构研究编制了“婚恋匹配测试软件”,以期实现市际、省际、甚至国际联网,联手寻找具有“爱之图”的 配偶。并大力提倡科学择偶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婚恋质量,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人类爱情的发展
人具有生物属性,人类的性来源于生物的性,它同样具有生物性的特点。人类具有精神属性,人类的性也就具有了 越于动物的精神属性。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的性也就具有了显著的社会学特征,受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制约。人类的性,融“性”和“爱”为一体,达到新的升华,使人类的性 越于动物。人类的性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两性之间的性爱也就 能是纯动物的性交往关系,而是一种带有生物和社会双重意义的复杂关系。它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是有情感、有思维、有理性的动物,实际上性爱本身也是男女之间的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人类两性的结合和性欲的满足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必然受文化的制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得以实现。人类具有与文化相适应的性伦理道德和姓美感。人类能把自然性欲跟各种精神过程和文化传统交织在一起,从而使人类的性爱不仅是双方的生理需求, 是男女双方心理的融合。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能不断用自身创造的文化成果丰富、深化两性关系的内涵。人能创造美,把性爱艺术编织进生活,使人类的性爱具有特殊的美感。
人类在两性相爱的过程中,虽然对对方的形体美、风度美较为关注,然而 为注重的是对方精神 的丰富内涵。对于一个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来说,只有当他的感受和体验到性爱对方得到无限的满足,并又证明对方的满足是由他给予的时候,他自己才会感到充分的满足。只有两人在社会允许的情况下同时体验性交往的肉体快感和 限度的精神满足的时候,性交往往才能成为人类爱欲的 形式,可见人类的爱情既是生物性的结合,也是动物性爱的升华, 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 为广泛的爱和情的结合。人类利用性行为的这一古老的形式作为联系的纽带,在双方爱情无私奉献之中,共享人类性爱的乐趣和情爱的真谛,共同体验爱情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
性爱进化发展到人类,已成为人类情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们普遍地着力追求的幸福,现代人类早以 越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把性爱的原始生物学目标—生殖繁衍淡忘了。正常性爱和性行为不仅标志着也大大促进了性爱双方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人们 加关注的是性爱给双方带来的巨大的身心愉悦,那灵肉结合的、欲神欲仙的极乐体验,享受性爱的快乐和情爱的满足成了人类 为重要的一种追求。享受婚姻、享受爱情、享受天人仁之乐的生活。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都心甘情愿以生命的代价去追求爱情,足以说明性爱和情爱在人类生活中,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纵观人类性爱和婚姻发展的历史,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人类性爱受社会的和文化的制约、调节,甚至是一种扼杀。现代人类要努力摆脱人类爱情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让人类爱情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不断发展,让 多的人们充分享受真正的人类爱情生活。
正是爱情把相爱的两个人凝结在一起,爱情不仅仅是一种吸引而是一种粘合把两个人粘合成为一个新人,一对无法分开的夫妻。夫妻的这种粘合力,除了强大的性吸引、性爱吸引 有感情的互为一体,相依相伴的巨大凝聚力。爱情的另一半,也是爱情 重要的、远远 越于性爱吸引力的另一种力量——情爱的凝聚力。
为救战友而可牺牲自已,为恋而殉情者司空见惯,亲情之爱又 博大而深远,三情结合的爱情自然 越, 为坚而不摧。情的发展自是爱情发展的重中之重。
亲情、恋情决定了一个人的情感类型、情感表达和情感适应的方方面面,情感类型的契合,决定了情感表达和情感接纳的匹配,也影响亲情替代的满足和性爱恋情之爱的享受。这无疑提示我们,构建完满的爱情,不仅要关注性爱的强弱, 要关注情爱的品质,要认真做好爱情分析,细心做好情感的搭配,关注不同情感的互动和性爱情爱的互动,还要考虑影响爱情的方方面面的外界因素,科学择偶仍是事关重大。恋情的提升、亲情的培养和深化,又是婚姻磨合、婚姻建设中的重要方面、重要策略,也是具体的技术技巧,不仅要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需要广大婚姻分析师积极参与和科学指导。人类性爱和人类情爱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人类爱情不断趋向于她 完满的模式——性爱+恋情+亲情的模式。在爱情中,不 人类性爱的满足, 有包括亲情之爱的所有情感的满足,人们真正是“娶了妻子忘了娘”,住进了伊甸园,一生享受人类的爱情生活。
同样,人们也会把相爱的两个人看成是以爱情粘合在一起的一位新人——男女结合体。甚至再也不能用社会学家的目光,把“他她”看成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人,还只适用社会学原理。而应该把“他她”看成是一个被爱情全方位牢固粘合在一起的新人,似乎 适用个体心理学原理。或者至少是两个学科的边缘(结合):“个体社会心理学原理”。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研究爱情,鼓励人们大胆寻找、享受人类真爱,人类的爱情和婚姻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周正猷主编,《婚姻分析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3.
周正猷,《一见钟情初析》,中国性科学,2009.7
周正猷著,少儿早期性教育,中国科技文献出版,1997年5月
车文博主编.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 浙江: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编. 《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弗洛伊德著,罗生译,《性学与爱情心理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6年元月 版
(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情爱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邓明昱,邓明主编,《实用性医学》,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出版,1998.12.
周正猷,张怀礼主编,《婚姻分析师培训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6.
周正猷,从生物重演观点看儿童性欲和性心理发育,中国性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李朝旭,斯藤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Kolodny R, Masten WH, Johnson VE.Textbook Of sexual medicine,Boston;Little Brown,1979.
Wolman BB,Money J.Handbook of human sexuality,London:prentice-Hall hc,1980.
Sternberg,R.J.,& Grajek,S.(1984).The nature of love. J.Pers.soc.Psychol.,47,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