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从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心理咨询具备了蓬勃发展的条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自2001年8月颁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为规范和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打下了基础。
笔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余年,接待过患者数万人次,在长期心理咨询实践中体会深刻,拟结合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心理咨询行业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意见。
1 关于健全咨询心理学学科体系
1.1 咨询心理学学术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的心理咨询虽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起步,但真正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时间虽不长,但速度挺快,已是蓬勃发展的前夜。这些年,国内也翻译和出版了不少咨询心理学专著,但其系统性、完整性都还不够。
为适应全国心理咨询员(师)培训,由郭念峰教授主编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上册:基础理论)(下册:工作要求),已由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虽是职业培训教材,但其内容全面、知识新颖、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风格,为咨询心理学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
我国 在咨询心理学理论方面尤其是引进国外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如何与本土文化结合,与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完全吻合,还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和经验的学者参与,以全面构建我国咨询心理的学科体系。
1.2 咨询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门独立分支,与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以及精神病学等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可以说正是这些相关学科构建了咨询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但咨询心理学又 不是这些相关学科的联合。咨询心理学有序的汇集了各相关学科的精华,综合运用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内在的联系,并赋予了咨询心理学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共同构建咨询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1.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洵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关系,全科医生执行全科医疗,专科医生执行专科医疗,全科医疗中包含普及型或综合型的专科医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科医疗,很显然社区服务型的全科医疗是不能做诸如剖宫产或脑瘤等手术的。心理咨询既包含了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中的一种),但它又不等同于心理治疗师指导下的严格的心理治疗,只能说心理咨询相当于“综合型”或“普及型”的心理治疗,是广义的心理治疗,而不是专业的心理治疗。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可以具有行业化发展的趋向。
2 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向
2.1 专业化心理咨询 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发展较快的主要是医疗机构附设的医学心理咨询,教育部门附设的学生心理咨询和社会部门附设的社会心理咨询,以及危机干预等。国内梁宝勇认为我国大陆主要是两种心理咨询模式:(1)心理健康咨询(Psychological health counseling),以有生活适应问题的正常人为主要工作对象:(2)医学心理咨询(Medic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主要服务对象是患者。
不管是以健康为目标还中以治病为目标,因为它们服务对象与所隶属机构的服务对象一致,设在学校主要服务于学生,设在医院主要服务于患者,这些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相对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可以称其为专业化心理咨询。
2.2 行业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行业化势在必行,行业化心理咨询是一种 为普及化的心理卫生服务,面向社会、面向民众、 贴近生活、涉及的服务范围 加广泛,从发展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咨询到管理、环境、消费心理咨询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业化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为广泛,面向全社会,不仅包含学生等特殊群体,甚至也包含各种患病者。当然其 主要服务对象是亚健康人群。
3 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3.1心理亚健康 卫生组织把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为亚健康(有人亦称“第三状态”),同理,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之间也有一个心理亚健康状态(第三心理状态),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应定位于心理亚健康。
通常,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或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会产生效应,即所谓的应激或应激后效应,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规,但产生精神病理过程,即无精神病性症状,依据效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所谓的边缘状态。
心理问题,是指在时间性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反应强度不大,不影响思维的逻辑性等。
心理紊乱,则反应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辑、内容泛化、有长时期精神折磨、或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问题。
边缘状态,反应 严重,出现巨大痛苦和诸多非精神病性症状,但无法归入精神病诊断。
以上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是心理咨询的服务范围。
3.2 心理咨询与正常交往娱乐活动的交叉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增加,夜生活丰富多彩,朋友聚会,各种娱乐,甚至陪聊、陪游、陪护等人际交往形式层出不穷,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即使是有心理问题者也可通过这些活动促使自己恢复心理平衡,重新获得
心理健康。
因此有人就把心理咨询与陪聊等交往娱乐活动等同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虽然陪聊等交往娱乐活动也包含了广泛的心理治疗,但这些活动与专职心理咨询师所作出的心理咨询相比仍是天壤之别。
3.3 心理咨询与精神病诊疗行为的交叉 在心理亚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还存在一个争议,例如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官能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神经性厌食、贪食症,神经性呕吐以及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等。这些状态虽没有典型的器质性改变或精神病理性机制,但普遍都有轻中度以上的痛苦感受,精神病学家习惯于把这些状态纳入精神病学范畴,但心理学家则认为这些状态接近于病,但又不是病,不要给这些状态者一个“患者”的概念,心理学家 希望他们具有“非病”的认知,以便他们能 轻松的对待自己,因为事实上越是淡化对这些状态的关注,痛苦越会自动减轻,甚至消失。当然从求助者利益考虑,这一状态 应由心理 与精神病学家会诊处理。笔者建议称此状态为心理功能性障碍。
4 心理咨询员(师)的培训和考核
4.1 采取职业培训形式 对现已从事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便他们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员(师)职业资格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了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以及相应的网上培训资料,由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和实施远程教育。
4.2 从长远考虑应逐步走向学历教育 心理咨询员(师)考试应和律师、医师等国家证书一样,心理咨询也应逐步走向学历教育, 由医学院校 建心理咨询大专班,毕业后参加国家考试,取得职业资格。心理咨询涉及的学科体系庞大,需要系统学习。
4.3 考试、实习和考评考核 考试制度、程序、方法、实施已在不断完善,但实习和考评考核办法还不成熟。仅就南京地区而言,至今报名并参加培训的人员已有500人,若按理论考试及格率30%计算也会有近150人需要安排心理咨询实习,而目前南京行业化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有几家,求助者也不多,若是让他们到专业化心理咨询机构去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没有医学知识的心理咨询学员到医院心理咨询室实习,就很难达到培养行业化心理咨询员(师)的目标。
考评考核问题也一样,目前我国真正符合高级心理咨询师资历的 还不多,心理咨询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各专业的 ,如精神病学家、心理治疗家、心理学家等是不适宜进行心理咨询员(师)的考评考核的,即便是专业化心理咨询方面的 ,如婚恋心理咨询 等也并不适宜对行业化心理咨询员(师)进行考评考核。道理同全科医生不能由单独的外科或妇产科 进行考评考核一样。
5 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和督导
5.1 行业布点和心理咨询资源合理利用 可参考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按需审批,合理布点,尤其是3年后,一大批心理咨询员(师)具有职业资格以后,心理咨询机构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届时 应强调心理咨询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2 心理咨询行业的科学规范和行业协会 可由工商行政制定心理咨询行业规范,成立各级相关行业协会,或者由劳动职业中心会同相关心理咨询学(协)会,实施技术培训和行业的科学规范、指导。
5.3 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督导机制 由劳动职业中心和咨询心理学(协)会组建心理咨询的督导机构,聘请相关 定期接受督导培训,并实施督导。亦可组织一定行政区域的网络督导。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行业
6.1 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众所周知国外的心理测量技术必须有中国人的常模才能运用,同理心理咨询学和其他的几乎所有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要努力与我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民族个性相磨合,充分征求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实际工作人员的意见,创建适合我国国情、民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心理测评和心理治疗方法。
6.2 心理咨询方式和技巧的本土化 心理咨询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项专业技术,心理咨询双方都是中国人,所以咨询的方式和技巧也要 适合中国人的咨询者和中国的求助者,尊重中国人的个性特点和人文观念、风俗习惯,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式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技巧,做好中国式的心理咨询师,做好中国求助者的心理卫生服务。
6.3 心理咨询与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结合 阴阳平衡、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观念对中国人影响深远,气功等我国特有的养生保健技术蕴含着深奥的心理学机制,把西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方法和技巧有机与中国传统医疗和养生保健技术密切结合,才能使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 具有特色, 受我国人民的欢迎,真正为我国人民的心理健康事业作出 大贡献。
(编辑 华夏)